当 Obsidian 遇见大学之道:数字时代的格物致知法

本文以《大学》" 六境界 " 与 " 七证得 " 为哲学框架,构建了一套融合东方智慧与数字工具的知识管理流程。设计 NAS 页面 通过格物(知识节点)→致知(知识连接)→诚意正心(知识整理)→修身齐家(知识输出)的闭环,结合 Obsidian、Miniflux 等工具链,实现从碎片化信息到系统性认知的升维,助力个人在信息爆炸时代完成 " 明明德于天下 " 的现代修行。

大学有言

大学里:做人有六境界,做事有七证得

flowchart LR
	知止-->有定-->能静-->能安-->能虑-->能得

大学 - 六境

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 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。 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

flowchart LR
	物格-->知致-->意诚-->心正-->身修-->家齐-->国治-->天下平

大学 - 七证

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,致知在格物。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诚,意诚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

在信息大爆炸的年代,如果将每个 知识节点 都视为格物致知的实践,知识管理就升维为 明明德于天下 的现代修行。

知识管理

主流程

graph LR
    B[知识获取] --> C[知识整理] --> D[知识连接]--> E[知识输出]

流程节点

flowchart 
    subgraph 知识获取
    B1[系统阅读] --> B2[碎片阅读]
    B2 --> B3[个人思考]
    end

    subgraph 知识整理
    C1[创建笔记] --> C2[结构化]
    C2 --> C3[领域分类]
    end

    subgraph 知识连接
    D1[双向链接] --> D2[图谱探索]
    D2 --> D3[跨领域链接]
    end

    subgraph 知识输出
    E1[写作分享] --> E2[项目应用]
    E2 --> E3[反馈改进]
    end


	知识获取---> 知识整理-->知识连接-->知识输出

知识获取

  1. 浏览器,打开 rss 订阅 -miniflux 阅读,使用 obsidian-web-clipper 插件高亮,收集到 obsidian 的未归档目录
  2. 手机端:rss 客户端 fluent-reader 收藏到 miniflux 的服务器,使用 miniflux 的 api 将知识获取到 obsidian 的未归档目录

⚠️ 常见误区预警:

  1. 过度格物:陷入 知识松鼠症(建议设置每日 1 小时信息摄入上限)
  2. 强行连接:制造虚假关联(可用 正交性原则 校验)

知识整理

  1. obsidian 的 quick add 插件开启 ai 助手,配置 deepseek 模型,对收集内容按模板结构化,然后快速阅读,获取关键信息
  2. obsidian 的 copilot 插件配置 deepseek 模型,对辅助整理内容为卡片,分类打标;

整理本质是 信息断舍离,需用 " 诚意 " 破除三类妄念:

  1. 去伪存真(校验信息来源可靠性,对应《大学》" 毋自欺 ")
  2. 去冗存精(用 Deepseek 模型提炼核心,呼应 " 知止 " 境界)
  3. 去碎存整(通过 Obsidian 模板强制结构化,实现 " 定而后能静 ")

知识连接

  1. 手动建立连接:如果一个关键词都想不起来,说明知识太零碎,需要提高 紧凑性,如果关键词搜到的太多,说明没有做汇总,需要做好 正交性
  2. 定期删除无实质意义的关联/节点

知识输出

  1. 静态博客分享:使用 quartz 项目将 obsidian 的某个 vault 分享,使用 git 提交到 github,github action 自动编译静态博客;
  2. 社交媒体分享:发布后的博客,可通过 rpa 脚本/工具,以 url 形式同步到其他社交平台;
  3. 控制输出焦虑:质量>频率

哲学闭环

flowchart TD
    知识整理-->A[静·安]
    知识连接-->B[虑·得]
    知识输出-->C[新格物]
    C-->知识获取
    A-->B-->C

每个输出成果都是新的 " 格物 " 起点,形成 " 得→知止→定…" 的新循环,完美演绎《大学》" 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 " 的螺旋认知模型。

📌 总结 如《大学》所言:" 知止定静安虑得 " 非线性阶梯,六境七证实为螺旋上升的修行。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,是让每个「格物」实践都成为「明明德」的修行道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