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碎片到体系:Obsidian 实践卡片笔记法的底层逻辑
德国学者 卢曼
是德国当代重要的社会学家,卢曼作为社会系统理论的创新者,被视为卓越的 社会学
大家,他的一生中一共出版了 70 多本书和 400 多篇学术著作。
2013 年,德国社会学家约施密特在做了大量研究后发现:卢曼教授 在不借助计算机的情况下拥有如此大的产出,完全归功于他自己总结的一套笔记管理方法,Zettelkasten 也被称为 卡片盒笔记法
或 卡片笔记法
。
Obsidian 在实践个人知识库之前,《卡片笔记写作法》 这本书值得一读,有了底层逻辑才不会被 Obsidian 社区插件市场里五花八门的插件搞得不所适从。
卡片笔记法包含 4 个原则和 6 个步骤:
六个步骤
flowchart LR A[明确任务] --> B[阅读理解]; B --> C[记卡片盒笔记]; C --> D[发展想法]; D --> E[分享洞见]; E --> F[养成习惯];
步骤说明
- 明确任务:全神贯注于每一项任务,减少做决定,写下来为大脑减负。👉🏿比如:决定今天要阅读一篇关于人工智能的文章
- 阅读理解:手中有笔,保持开放心态,写下来有助于真正理解。
- 记卡片笔记:坚持每天记几条笔记,将永久笔记添加到卡片盒里。
- 发展想法:构建主题,建立智能链接,将卡片盒作为思考的工具箱。👉🏿比如:基于笔记,构建
人工智能应用
主题,建立相关链接。 - 分享洞见:从头脑风暴到卡片盒风暴,在兴趣驱动下完成任务,完稿和修订。👉🏿比如:撰写一篇关于
人工智能应用
的文章,进行修订。 - 养成习惯:持续实践,形成稳定的写作习惯
4 个原则
- 写作是唯一重要的事情:反向提高阅读,思考能力,用自己的语言阐述
- 简洁是最重要的:笔记内容具备原子性,笔记分类保存并定时转化(闪念笔记 →永久笔记← 项目笔记);
- 没有人完全从零开始写作:知识积累先行,笔记驱动思想发展,兴趣自然形成主题
- 让工作推动你前进:不依赖意志力,建立正向反馈循环(记永久笔记时发现矛盾/不一致/重复的地方);
4 个原则与 6 个步骤的联系
这 4 个原则是 卢曼卡片盒写作法
的核心思想,贯穿于 6 个具体步骤中,指导每一步的实践。
以下是它们如何相互联系的详细说明,并附上举例:
1. 写作是唯一重要的事情
- 连接步骤:这一步贯穿整个流程,尤其在
阅读理解
与记卡片盒笔记
中体现。通过写作驱动阅读和思考,将输入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。 - 举例:阅读一篇关于
记忆力
的文章时,用自己的语言总结
核心观点,并将其记录为永久笔记。
2. 简洁是最重要的
- 连接步骤: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
记卡片盒笔记
和发展想法
中。笔记需要简洁
、独立
,并通过分类
和链接
形成知识网络。 - 举例:将阅读时记录的
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的区别
整理为一条原子性
的永久笔记
,并与相关主题(如学习方法
)建立链接。
3. 没有人完全从零开始写作
- 连接步骤:这一原则在
发展想法
和分享你的洞见
中尤为突出。写作是建立在已有笔记和知识网络的基础上,而非从空白开始。 - 举例:撰写一篇关于
如何提高记忆力
的文章时,从卡片盒中提取与记忆原理
,学习技巧
相关的笔记,作为文章的基础素材。
4. 让工作推动你前进
- 连接步骤:这一原则贯穿整个流程,尤其是在
养成习惯
和分享你的洞见
中。通过持续记录和整理笔记,建立正向反馈,激发进一步学习和写作的动力。 - 举例:在记笔记时发现
记忆方法与创造力
的联系,从而激发新的写作灵感,推动进一步研究和输出。
此刻某位社会学家的卡片盒正在黑洞里发光:看,这就是知识的复利公式→ 🧠+📝+🕰️=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