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类为何天生抗拒学习?
定义
what
人类的大脑并非为学习而设计,而是为节能与生存优化的,因此我们天生倾向避免任何高耗能的认知活动,比如深度思考、抽象推理和系统性学习。
why
这个现象它解释了:
- 我们在面对学习任务时的拖延、分心、抗拒感;
- 为什么深度学习需要反直觉的意志介入;
- 为什么有些人终身成长,有些人停留在舒适区。
这个概念的目的不是给懒找借口,而是帮助我们正视抗拒背后的本能机制,从而设计更友好的学习路径。
how
本能的存在不是帮我们学习的,而是帮我们生存的,于是出现了本能排斥学习,学习才能克服本能的悖论, 这个怪圈使我们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必然陷入混沌,若非外力压迫或牵引,我们往往很难跳出。
原理
- 我们的大脑工作是非常耗能量的,它仅占体重 2%,却消耗全身 20-25% 的能量(源于:Appraising the brain's energy budget)
- 进化过程中,为了生存,基因设定节能优先,凡耗能高的事情都会被视为是对生存的威胁。
- 潜意识是节能系统,他会自动用节能的方式工作,倾向于避免学习、追求熟练、偏好娱乐。
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:本能系统(System1)如同逆流的水,只要你不刻意使用慢系统(System2)去划桨,你就会被推回更低级、自动化的认知状态。
案例
- 大脑像一台默认开"省电模式"的 CPU 处理器,只有强制唤醒(刻意练习)才能启动高性能核心。
- 现代人宁愿看剧 4 小时,也不愿集中注意力读书 40 分钟,本质是能耗路径最短化。
参考文献
双系统理论
由 Daniel Kahneman 在《Thinking, Fast and Slow》(《思考,快与慢》)中,他将人的思维分为两个系统:
System 1
是快系统:自动、直觉、省能System 2
是慢系统:需要刻意、逻辑、耗能